旅遊線路分類
象山公園





- 1
- 2
- 3
- 4
- 5
門票信息: 75元(僅供參考)
交通信息: 1、可選擇乘坐免費公交車(57、58路),公交車(桂林火車站對面的2路和23路),還 1、可選擇乘坐免費公交車(57、58路),公交車(桂林火車站對面的2路和23路),還有穿梭巴士直达景区。 2、自驾车或步行自助游览:沿漓江边滨江路,龙珠路自由行。 提示: 游客可以夜晚乘船游览三山景色,别有一番风味。
象山公園简介:
象山公園,地处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,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。公园以象鼻山为主体,还有水月洞、普賢塔、象眼岩、舍利塔和北边临水的三个游乐岛组成的爱情岛,南麓的雲峰寺等景观。
象鼻山
因整個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而得名,簡稱象山。象山海拔220米,長108米,寬100米。高出水面55米,由3.6億年前海底沈積的純石灰岩組成。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,桂林城的象征,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産品多以象山作爲標記。已故國家領導人楊尚昆同志曾說:“在象鼻山前要照像,才算來過桂林,這是獨一無二的風景。”
水月洞
洞口朝陽,亦名朝陽洞。此洞像個卷篷式的大洞門,江水蕩漾其中,好像一輪明月浮在水面上,因而得名水月洞,一直沿用至今。水月洞在象鼻腳之間如同一輪臨水皓月,構成“象山水月”奇景,洞內就有宋代薊北處士這樣描述“水底有明月,水上明月浮”。這裏曆代石刻很多,其中最多的是宋人題刻。這些石刻,也反映了象山水月一年四季給遊人的感受。
象眼岩
沿著水月洞登級而上石級,山腰有個20多米長的穿洞,酷似大象的眼睛,故名曰“象眼岩”。象眼岩南北兩洞,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,沿石級可登上南眼。出象眼岩,盤山道可達山頂。北眼乃位于懸崖峭壁之上,無磴可通。從左眼張望,城區樓宇街市鱗次栉比,一幕現代城市的氣派;從右眼遠眺,江波帆影,閃爍隱現于訾洲、塔山、穿山之間,又是一幕山水漓江的優雅。
普賢塔
顺象鼻山山岩曲折而上,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——普賢塔,远看像大象背上的宝瓶,又像插在大象背上的剑柄,故又称宝瓶塔、剑柄塔。塔高13.6米,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,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“南无普贤菩萨”像。
舍利塔
在象鼻山的西南面,桃花江畔。此塔通高13.2米,始建于唐朝顯慶二年(657年),現塔爲明洪武十八年(1385年)重建。塔身爲寶瓶式,塔頂似傘蓋,有相輪五圈,冠以葫蘆形銅質寶頂。據記載,唐天寶七年(748年),鑒真和尚5次東渡扶桑(日本)受阻,轉輾來到桂林,曾與數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。
雲峰寺
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市区象鼻山西南麓。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。宋嘉定七年(1214)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,取名“云崖轩”。明代这里又建“范方祠”,祀范成大、方信孺。清代改为寺,名“雲峰寺”。
訾洲煙雨
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,果树葱笼,竹篱茅舍掩映其间。若是雨季,云蒸雾腾,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,古人称之为“訾洲煙雨”。被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