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線路分類
西雙版納傣族園





- 1
- 2
- 3
- 4
- 5
門票信息: 100元(僅供參考)/人,優惠價50元(僅供參考)/人(②兒童票:身高1.2米—1.4米購兒童票50元(僅供參考)/人 100元(僅供參考)/人,優惠價50元(僅供參考)/人(②兒童票:身高1.2米—1.4米購兒童票50元(僅供參考)/人,1.2米以下免票③老人60岁以上持身份证购老人票50元(仅供参考)/人④军官持有效证件免票⑤門票只供景点参观。电瓶车30元(仅供参考)/人,泼水活动租服装40元(仅供参考)/人)
景點地址:雲南省西雙版納橄榄壩
交通信息: 可在景洪客運站乘坐開往勐罕的班車,車資8.5元/人
西雙版納傣族園简介:
人們常說,西雙版納是一只美麗的綠孔雀,孔雀的尾巴在橄榄壩,傣族園就是孔雀尾巴上最美麗的羽翎。
位于距景洪市27公裏的勐罕鎮,園內有五個傣族自然村寨。這裏景色秀麗,民風淳樸,充滿著詩情畫意,一年四季青翠嫩綠、竹林環繞、果木成林、香蕉、椰子、槟榔、菠蘿密、芒果,給寨子灑下了一片片濃濃的綠蔭,幢幢竹樓掩映在青樹綠竹之中,陣陣熱帶花開的幽香隨風送來,一片清幽恬靜。古色古香的佛塔,佛寺與旖旎風光相互掩映,形成了具有獨特佛教文化內涵的風景名勝和園林景觀,給人予一種新奇,美妙和寄托美好願望的感受,所以素有“綠孔雀羽翎“的雅稱。
走進傣族園,首先看到的是最具傣家特色的園林式建築,這裏花開花落無四季,瓜果飄香溢全年。近千年的佛塔佛寺金碧輝煌,在天地間構成了人與佛的銜接,佛在這裏顯靈,人在這裏期盼。
走進竹樓,登上杆欄式建築的傣家,靜靜的坐下來,體會傣家人的待客禮儀,慢慢的飲酒,細細的品嘗,傣家人的風光、神韻就這樣在一喝一品一食中融進了無窮的情趣和韻味。園林學家說,傣族園是庭院園林的典範;曆史學家說,傣族園是一座活著的民族曆史博物館;植物學家說,傣族園是植物王國的基因庫;文學家說,傣族園是人間仙境,是遠離鬧市,難得尋找到的世外桃園……
曼春滿佛寺
曼春滿佛寺始建于佛历1126年,也就是隋文帝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。1400多年来,佛寺经过多次修复、重建。在文革时期幸免于难,原因是村社生产队把它做为圈养牲畜、堆积粮食的地方,既然有用处,又何必拆除呢?所以,佛寺没有受到大的破坏。佛寺中间有四根很粗的圆柱,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这座金碧辉煌的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,凡重大的佛教活动日,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。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们捐钱、捐物来完成。大门里面的两座供台,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品,以示佛家的博恩。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,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,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。
誦經閣四角地上有幾個半截入土的金粉石,起標志作用,表示金粉石以內爲禁區,除佛爺、和尚以外,人們不得踏入。寺廟內的高大塑像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佛像,在佛像背後有一棵高大古老的聖樹--菩提樹,當初釋迦牟尼就在這棵菩提樹下成佛的。佛寺大殿中較高的台階叫僧侶台,是佛滴水轉運,拴線祝福的地方。
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,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。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滿佛寺的著名经画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讲述的是《召爹米转世》和《释迦牟尼的故事》,生动逼真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、生活情景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。其中靠右侧有一幅是讲述勐罕来历的。勐:指"地方";罕,"卷起"之意。勐罕,即卷起来的坝子。传说,佛祖释迦牟尼被请到这地方传教时,对他怀着万分崇敬的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,因路长而布不够用,人们就将仅有的白布铺了又卷,直到曼春满。释迦牟尼感动至极,当即为这地方赐名勐罕。
貝葉棕
佛寺前三棵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貝葉棕,这种树只能活六十年左右,一生只开一次花,花是乳白色的。花儿开放后,就迅速枯死。
曼乍寨
曼乍寨,即厨师寨。因为这个寨子过去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而得名。村口的四棵菩提树,就是傣家人的神树。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。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,都要在此聚一聚,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,既是演员,又是观众。请注意听,这是赞哈为您们献歌。傣语"赞哈"是歌手的意思。赞哈调较为固定,歌词即兴编成。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,都要请赞哈唱歌。她现在唱的大意是: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,您们的光临,是我们傣家的荣幸。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,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。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"必",也就是竹笛。"必"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,男女老少皆知。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 一种乐器。没有"必",赞哈开不了口。老人们说:"歌声离开了必,就象菜里面没有盐巴。"
公主井
白塔不遠處有一口不同尋常的井--那就是公主井。據說,興建白塔時,曾得到老撾公主南波罕的資助,公主親自到曼聽觀察,很快挖掘了這口水井。只可惜她的生命太過于短暫。白塔剛建造完畢,她也悄悄地告別了人世。村民們非常懷念這位美麗而善良的公主,每逢月兒圓時,村民們都走近公主井,傳說從水裏可以看見公主洗臉、梳頭、照鏡子。
塔包樹
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,那就是塔包樹。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,不知什么时候它开始从塔间成树,形成塔包樹奇观,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。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,它是先有塔,后有树。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,倍受村民崇敬,在他圆寂后,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,就在此修了一坐塔。数年以后,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,这棵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据傣家老人说,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,因为他偷吃了傣家菩提树的果子后,没有经过消化,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,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,它的根系比较发达,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。
將軍樹
旁边枝繁叶茂、郁郁葱葱的古树叫"將軍樹",学名"地轮桃",又叫"大花五丫果",每年冬天开花结果,夏天落叶,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。传说,傣家人民在修建公主井时,井上镶满了宝珠,为了防止遗失,派了一位将军在这里守护,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,栽下了这棵"將軍樹"。每年傣历4月15日,如果在树上拴上一根红线,可保佑您一年平安吉祥。
庭院園林
傣族的庭院園林,虽然面积有限,但庭园内植物的种类却数不胜数。家种水果、野生水果、家种蔬菜、香料、染料、观叶植物、纤维植物、药用植物、食笋竹类、木本、藤本、草本……各种各色,应有尽有。在中低海拔地区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傣家庭院内,常见的果木有椰子、芒果、菠萝密、柚子、番木瓜、番石榴、番荔枝、三亚果、缅枣、酸角、香蕉、芭蕉等。院内除种有青菜、白菜、瓜、豆外,还有树头菜、臭菜、甜菜、刺五加、树茄、滑板菜、等要本、藤本野菜和香茅草、香蓼、丁香、花椒等香料以及槟榔、草蔻、姜黄、白花丹、虎杖、落地生根、接骨木等药用植物。高大的果树上,往往还可以看到用绳索捆附在树干上的石斛等树生兰花。此外,人们还在庭院前的道路两旁栽种成行的椰子和槟榔。在场间种植菩提树、高榕树,整个村寨也像一片园林。
勐巴拉納西劇場
勐巴拉納西劇場,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。在这里,你们可以边休息,边观赏经典大型傣家歌舞表演。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、蜡条舞、长甲舞、鱼舞、刀舞、棍舞、拳舞等,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,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以跳傣族舞蹈著名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,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。